 无障碍   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   收藏
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

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府信息公开

索引号: 11441900732158786R/2021-00259 分类:
发布机构: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: 2021-06-30
名称: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计划
文号: 发布日期: 2021-06-30
主题词:
【打印】 【字体:    

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计划

发布日期:2021-06-30  浏览次数:-


      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是“十四五”的开局之年,做好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意义重大。下来,我们将紧扣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冲刺“万亿俱乐部”总目标,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,为“湾区都市、品质东莞”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,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。2021年,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是: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;全市工业投资增长8%,技改投资增长4%;全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0%;电信业务量增长20%;推动600家企业“小升规”,培育小巨人企业10家。

        为实现上述目标,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
        (一)打造多极支撑的增长体系,全力实现稳增长目标

        一是完善稳增长体制机制。进一步完善工信工作考核方案,明确工作重点,形成工作合力。进一步细化工信工作“一本通”,提升基层工信工作执行力。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和服务,稳住工业基本盘稳定。实施重点企业市场拓展奖励政策,鼓励企业拓市场、创品牌。

        二是强化稳增长新动能。进一步完善倍增计划,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,发挥倍增企业引领和支撑作用。持续抓好“小升规”工作、大力招引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建立工业项目全流程跟踪机制,促进工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,跟踪投产项目尽早纳统。

        三是抢抓双循环机遇。培育一批工业电子商务平台,实施消费品工业“三品”专项行动,引导出口企业“同线同标同质”生产内销产品。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设计能力提升、线上品牌营销推广、线下展会活动等,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。

        四是强化生产服务业带动。实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,建立国家、省、市三级工业设计中心体系,培育1-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,创建20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。培育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、平台和项目,全力争创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。

        (二)打造东莞制造质量体系,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

        一是以技改推动生产方式变革。全年计划推动300个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入库,推动150家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。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,按照国家和省标准高质量创建一批绿色工厂、绿色设计产品、绿色园区、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。

        二是以创新促进发展质量变革。引导企业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,解决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,全年计划推动10家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研制和推广应用,推动1-2家企业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争取推动6-8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。

        三是以品牌推动企业发展动力变革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通过中央和省级媒体加大品牌推介力度,鼓励企业加强自有品牌开发。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,在产品外观、选材、功能等方面融入新理念、提升产品附加值。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品牌运营、孵化、推广、咨询及培训机构,助力重点企业开展品牌营销和推广。

        (三)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,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

       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。优先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增资扩产;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开展“工改工”项目;提供空间和政策推动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集聚。完善产业链招商体系、创新招商机制,大力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。

        二是强化重点产业链建设。系统梳理智能移动终端等重点产业代工企业情况,支持企业做大做强。招引相关产业链重点企业,推动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。优化“倍增计划”政策,推动重点产业链企业实现倍增。

        三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。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任务,完善镇街产业集群工作的评价体系,重点围绕纺织服装、食品饮料、家具传统行业,分别认定2-3个镇街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,指导各镇街园区做好产业集群工作。做好智能移动终端和智能装备“国家级产业集群”建设工作。

        四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。深入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、谋划工作,创新体制机制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力争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成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点和未来产业的增长极。

        (四)打造数字产业强市,全力提升信息化赋能水平

        一是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。进一步完善5G基站建设长效机制,力争实现全市5G室外覆盖率95%以上。科学做好数据中心项目布局,加快对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升级。

       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实现数字化升级。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,围绕5G和国产软件,打造并推广一批重点示范项目。出台政策扶持本地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,在家具、食品、印刷等行业率先启动区块链应用项目。

        三是推动软件产业加快发展。推动南城、松山湖加快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,扩容1-2个市级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,支持松山湖申报“国家软件名园”。完善软件人才政策,建设市级软件人才基地。大力发展信创产业,建设信创联合实验基地,推广信创产品,招引培育本地信创企业。做好跟踪服务,推进招引的数字产业项目尽快落地。

        (五)打造企业发展保障体系,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

        一是强化产业服务保障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,完善根据评价结果配置资源的机制。加强优质企业的空间保障,新增用地优先保障龙头企业、倍增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增资扩产。完善“工改工”顶层设计,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和国有企业“工改工”。加大企业金融扶持力度,完善倍增并购基金的管理,优先支持优质企业招引、增资扩产和并购。做好企业防疫物资保障和安全生产指导工作。

        二是提升企莞家服务。系统谋划“企莞家”服务品牌建设,完善服务机制、优化系统功能、加强队伍建设。重点围绕“政策一站享” “问题全流程跟踪” “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”等企业核心需求,建立跨部门的信息互通、资源统筹、服务联动的工作机制,为企业提供“一门式、一站式”高效服务。

       (六)打造党建引领组织体系,全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

        一是加强队伍政治建设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抓好政治机关建设。加强政治学习,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建设讲政治、守纪律、负责任、有效率的模范机关,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
        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。加强队伍思想教育、完善重点工作部署落实机制,确保各项工作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。持续开展“攻坚克难当先锋”主题活动,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全面提升队伍执行力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,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完善各项廉政风险预防和监督制度。

        三是抓好队伍能力建设。开展全市工信系统队伍现状调研,摸清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队伍能力提升方案。通过业务培训、跟班学习、外出交流、专项调研等多种形式,全面提升各级工信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。